您好,歡迎進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請登錄][免費注冊]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據國家統計局6月27日消息,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4247.4億元,同比增長83.4%(按可比口徑計算),比2019年1?5月份增長48.0%,兩年平均增長21.7%。專家表示,經過持續的轉型升級,我國工業企業在向質量效益型發展路徑上取得了新的發展,工業行業內部呈現明顯的轉型升級特征。需要繼續加強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進一步提升我國工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質量效益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許召元表示,1?5月份的工業企業經營數據反映了幾個重要的特點和趨勢。
一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進展。工業企業利潤總額3.42萬億元,不僅比上年同期增長83.4%,比2019年增長48.0%,還扭轉了自2017年1?5月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持續3年下降的局面,說明經過持續的轉型升級,我國工業企業在向質量效益型發展路徑上取得了新的發展。
二是分行業看,工業行業內部呈現明顯的轉型升級特征。2021年1?5月與2019年1?5月相比,在統計局公布的41個工業行業中,有25個行業的銷售利潤率(利潤/主營收入)上升,有16個行業的利潤率下降,而下降的行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或以資源為基礎的制造業,如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業、木材加工業、家具制造業、印刷業等,而醫藥、機械、汽車、電子等產業的利潤率普遍提升。
“但是,我們還要看到,今年我國工業生產形勢的好轉也與國外疫情下工業生產復蘇緩慢有關,隨著全球疫情形勢好轉,我國工業企業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還會進一步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仍然存在不少短板,需要繼續加強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進一步提升我國工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質量效益水平。”許召元說。
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韓建飛建議,
一要繼續強化工業尤其是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的定位,支持各地將“保持制造業占比基本穩定”作為約束性指標進行實施,并堅持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并重,把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作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要加大國內礦藏資源勘查、開采力度,廣泛開辟境外商品來源,增加供給,加快培育我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研究建立相關礦產資源的國家儲備制度。
三要繼續加快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資金與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企業智能化進程,提高工業企業的生產效率。
四要加快落實區域協同發展機制,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進一步發揮重大區域戰略增長極效應,增強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并選擇科教資源相對豐富、宜居宜業的節點型、樞紐型城市,加快促進新興產業落地發展。